说实话,我从小就是《熊出没》的忠实粉丝。即使到了本科,依旧会去看每一部大电影。去年《逆转时空》上映时,我给了它满分10分。不是说它毫无缺点,而是因为它在“情怀、节奏和完成度”上都表现得非常到位。甚至我觉得十大配资平台排名,它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算得上是“顶级之作”。
然而,今年的《重启未来》呢?在上映前宣传做得铺天盖地,我还真以为是继去年之后的强力续集。结果我一进电影院,不到半小时就开始怀疑,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放映厅。
不是我挑剔,而是差距实在太大。
先不说剧情的部分,我们就从宣传和设定谈起。
展开剩余84%宣传中说:“这个世界因为光头强而毁灭”“重启未来”这几句话,谁看了能不脑补出一场《终结者》式的穿越危机?我还以为这是《逆转时空》的延续,甚至猜测光头强成了未来的关键人物,要靠他来弥补错误。
结果进去一看,原来不是光头强毁了世界,而是人类自找麻烦;也不是穿越回过去改写命运,而是设定了“过去无法改变未来”——那你拍个什么时空穿越的片子?
你看去年是怎么说的?光头强只要撕掉一张伐木工的单子,就能改变命运。这个逻辑能不能统一一点?两部电影、同一系列、同一班人马,时空规则却前后矛盾。我虽然是成年人,能理解设定,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把老粉当傻子。
这就像你上一部告诉我“吃素能长寿”,结果下一部一开始让角色疯狂吃肉,说“吃肉也能长寿”。你不做个解释,我就只能觉得你在瞎拍。
来,我们快速过一遍《重启未来》的主线剧情:
未来世界被孢子病毒侵染,小亮穿越回《熊出没》的时空,试图找到最早的孢子样本做疫苗,顺便揭露城主的阴谋,最终大家齐心协力拯救世界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眼熟?随便拿一个低幼动画的剧情模板,都能轻松套进去。
不怕套路,怕的是你拍得敷衍。这一集你拍的不是“套路”,而是“流程”。
整部电影主打“赶路”,几个人就是不停地跑路、跑路、再跑路。至于最核心的“孢子抗体提取”环节,几秒钟就搞定了。前面铺垫那么多,结果“解药”这段匆匆带过?你以为小孩不会质疑逻辑?可成年人看了,就真成了你眼中的“透明人”?
然后高潮部分,光头强失踪,熊大熊二哭得稀里哗啦,哭到最后观众都无动于衷。你想想,电影外的大人看着电影里的大人熊抱着痛哭,能不觉得尴尬吗?
最让我崩溃的是,这片子已经连《熊出没》都快变成《熊出戏》了。光头强的戏份满满,熊大熊二几乎只是陪衬,基本上是负责搞笑和后勤工作,甚至一度用春梦来撑熊大的存在感……你说,光头强这部戏要是改名为《光头强之重启未来》,我都觉得更实在。
我们说“塑造”,并不是要求角色有多复杂多深刻,而是要有逻辑,有情感。
小亮这个角色,简直就是一个“完美的好人NPC”。他不仅肩负着未来的希望、父亲的遗愿,还承载了所有的科技核心,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波动,成为了整部片子的情感输出机器。每次一说到情感,他就说“我爸爸曾说过”,这几乎快变成《我和我爸爸的世界》了。
至于反派城主,他坏得跟课本里资本家“坐在办公桌后面搓手指”的样子如出一辙。你告诉我他是为了权力、为了城池、为了家族,我都能理解,但这家伙纯粹是为了坏而坏,甚至连最基本的人物转折都没有。最离谱的是,他居然自己把关键的“蓝核”交给主角团队???这不是反派,是剧情的工具人吧?
更糟糕的是,这一部光头强的性格全线重做。上一部刚刚从中年危机中觉醒,悟出了人生道理,这一部又变回了“插科打诨、情绪化”的工具人。人物弧线完全没了,像是玩偶剧的重启存档,什么都得重来。
去年感动我们的,是我们这些看着《熊出没》长大的“熊大龄”观众,终于被官方照顾到一次。《逆转时空》不仅讲述了亲情、成长、选择,还给了成年人足够的情感共鸣——那是一部全年龄向的合格作品。
可是今年的《重启未来》呢:宣传素材几乎是复用的,连熊的表情都没换;见面会上没有配音演员,头套人走流程;官方超前点映取消一半,还没通知;微博、微信的宣传像临时工操作,冷场又敷衍;剧情完全面向低龄用户,老粉丝被“透明化”了。
说得好听是“稳住基本盘”;说得难听,是“收割完情怀就跑路”。
这种落差感,才是成年熊粉最难受的地方。
我知道有人会说:“动画电影本来就是给小孩子看的。”没错,但问题是,《熊出没》已经是十多年的沉淀IP。去年还能做出《逆转时空》这种高度兼容全年龄向的作品,说明完全可以做到,那为什么今年就突然只面向低龄用户了?
如果你要重新定位,那至少说一声啊。你不说,我们这些成年人就真的是看着宣传急不可耐地跑去影院捧场,结果成了局外人。
所以我说,《熊出没》这两部时空剧,前后差距的不是“技术”,而是态度,是立场。
如果你真想把它做成一个有长线生命力的国产IP,对早期观众的尊重不能这么轻易断掉。
不然说句实话:我们这些老熊粉,留的情怀,也不是留给那些视而不见的人。
发布于:山东省证配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